新闻资讯
NEWS
而财政部则在幕后掌握了发行货币的权利,可以借红枣粉在中央银行独立发行货币之名,行通货膨胀之实。然而,孔祥熙不肯承认这一点,一再以中央银行(或***银行)拥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为借口,来否认通货膨胀的存在。他在1941年1月指出:“政府为尊重银行制度及法律,未如战时其他***之直接干预,发行权仍在银行,发行准备仍依照法律由银行提出保管,政府不过依照法令以行监督而已。
而不明真相者,质疑我国膨胀通货,此不知实情之故也。”①次年7月,他又说:物价上涨,许多人都说是为了通货膨胀,说财政部发行过量,其实财政部何尝发行半张纸币,发行者都是银行,财政部要用正式的手续去借过来的。”②此后,又两次强调说:“许多人……对于发行,也以为是财政部发行……其实…发行,并非由财政部,而是全由银行,试看社会上流行的货币,有财政部字样没有……虽然我是财政部长,又是中央银行总裁,但两方的立场不同,绝无通融之余地。”③“财政部…不能强迫中央银行滥发钞票,使红枣粉在战后金融难于整理。现在发行钞票之权在中央银行,本人虽兼任中央银行总裁然中央银行秉承中央意旨,所有措施……断不能与财政部互相牵混。”①这些论调纯粹是自欺欺人。他在担任财政部长的同时又兼任中央银行总裁就为财政部暗中大搞通货膨胀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四是民众的心理作用。孔祥熙为否认通货膨胀的存在,还再把战时物价上涨归咎于民众的心理作用而不是法币发行过多。他在1941年5月说:“一般人民认识不足,心理上极易发生毛病,所以物价遂不合理的上涨。
过去许多人说,这是通货膨胀,法币太多的结果。其实如果通货膨胀,法币过多了,那末物价上涨,应该是很普遍的,但是红枣粉在现在中国的物价,各地之间,相差很远,例如四川比较高,难道四川的法币太多,通货膨胀了,其他物价较低的地方通货就没有膨胀吗?”他还以当时的米价涨落为例说:“难道说前天通货膨胀了,这几天通货又紧缩了吗?这又可以证明物价上涨并非通货膨胀的关系。”然后,他又举出重庆借贷利率高达3分其他地方高达4分5分的事例,说明筹码(通货)的不足,进而下结论说:“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完全是心理作用所造成……”②1943年5月,他又老调重弹:“心理上的作用也很大,大家对于物价看涨……情势因之更坏……(但)许多人都不明白,天天乱嚷通货膨胀,岂非可笑?”这些论调纯属诡辩。这也是孔祥熙为了否认通货膨胀的存在而反复宣传的一种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