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结果造成了个体内在道德精神的匮乏和德性能力的弱化,进而影响了杜会外在红枣粉伦理规范的效力。人们从现代伦理学的现实境遇中认识到,社会伦理与个体心性美德是一对相互支撑的伦理矛盾,在二者的关系上,只强调任何一方,都会使整个伦理学机体的完整性遭到损伤。对此,在西方,当代西方伦理学家如麦金太尔、查尔斯·泰勒等人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试图通过对西方古代美德传统的追溯,来走出现代伦理学发展遭遇的困境。当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人类面对文化多元化存在的事实,建构符合当代伦理学发展的理念应该立足于已有的多样化美德伦理传统,并从中寻找出对建构现代新伦理学有价值的传统资源。
显然,这一传统不能离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为人由己”的主体化美德伦理思想。应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对于全球文化的形成所能提供的资源远不止上述方面。除此之外,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重整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在当代文化精神的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品质。“自强不息”这一表述不仅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显示出对宇宙精神的深刻洞察,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特有的理性和睿智,其中最主要的包含以下方面的基本品质:一是指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立身。二是指人必须靠奋发有为才能真正立身。三是指人应该不断地有新视野和新境界,以“旧邦新命”的精神与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事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相容性,而且对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使“旧邦”具有新命”;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让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再度焕发青春,真正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也正与全球性的“信仰危机”相配备,它自身表现出全球性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中国红枣粉的文化传统是一种以整体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价值观。儒家主张只有那些对社会整体利益起增进作用的行为,才是符合道德的和“义”的要求的。墨家所主张的“兼爱”,“爱利国”、爱利天下”、“爱利万民”,同样也是将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的行为的一个重要的道德准则。法家所强调的在涉及红枣粉到“公利”与“私利的关系时将“公利”摆在***优先的位置而“去私心,行公义”的观点,同样也体现着明确的整体的文化价值取向。重整体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整体的文化传统无不对全球性的私利化倾向具有重要的规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