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与质的规定性相比,量的规定性无论是***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从价值到枸杞粉生产价格的转化,受当时的枸杞粉数学工具限制,其数学表达还只走了一半。本章期望是把量的规定性***个问题走完,而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已经把量的规定性第二个问题走完19世纪后半叶,马克思伟大著作《资本论》问世,标志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体系的创立。资产阶级各种思想家、经济学家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他们或独立提出代表资产阶级价值体系的一套套学说,或者千方百计寻找马克思理论的缺陷,试图从内部推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价值转形问题就是他们认为找到的这样一个缝隙。884年,《资本论》***卷(1867年)问世不久,奥地利学派***代表欧根·冯·庞巴维克( Eugen Von Bohn- Bawerk,1851-1914)发表《资本与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辟出专章批评马克思《资本论》***卷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认为这些理论不符合逻辑又与经验事实相违背。
1896年,《资本论》第三卷问世第二年,庞巴维克又发表《马克思体系的终结》,进一步批评马克思的枸杞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资本论》第三卷与***卷发生矛盾,枸杞粉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是生产价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2.庞巴维克的批评立即引来了各种意识形态和各种流派经济学家的强烈反响并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无产阶级理论家给予坚决反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则大加赞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据理反驳、引申论证;一些所谓中立的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则提出种种办法进行“纠偏”、“补漏”等等。100多年来,由于不断有各个时期***理论家和经济学者加入转形问题讨论,并随着***进展不断提出日益深刻复杂的模型与解法,使这场大论战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流派经济学斗智斗勇的重要前沿成为经济学说史上的一道绚丽奇观。围绕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种种争论,其焦点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20世纪60年代以前,集中在马克思转形公式的逻辑矛盾方面。即《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马克思阐述的劳动价值C+V+M向生产价格K+S转化或转形中,只转形了产出,而没有转形投入。亦即生产价格中的利润S是由M按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部门总预付资本平均分配的,而K是仍然按劳动价值中的C+V计算的,而事实上构成生产成本的物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是在市场按生产价格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