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关于红枣粒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的表现),在本书第三章第三节列举了六个方面,在此不再赘述。3.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需要市场经济的交易原则是等价交换,等价就是***的平等。但由于人们拥有的资源、机遇、禀赋等是不同的,这种市场等价交换原则就会导致收入分配上的差别。而且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和竞争具有很大的分化性,它使强者越强,收人越来越多,弱者越弱,收入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从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这种情况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普遍存在。
我国是社会主义***,我们的目标是使全体人民逐步过上美好、幸桶的生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红枣粒通过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起带头示范效应,并且以先富帮后富的方式,逐步使各地区、各阶层人民共同富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需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否则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1.宏观调控是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市场经济首先是在资本主义***中发展起来的。当时,各国都信奉亚当·斯密提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地、完善地调节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他提出的“干预最少的政府就是***的政府”,成为各国政府的信条,政府严格地充当社会经济“守夜人”的职能。然而,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结果,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的发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力平均下降了37.2%,对外贸易下降了66%,造成了市场的大萧条、企业的大破产、人的大失业。经济危机使发达***的损失总额高达2600多亿美元比***次世界大战的损失总额还要高52.9%。危机烈度之大,后果之惨重,震惊了全世界。
红枣粒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和各国政府认识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仅依靠市场来调节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是不行的,没有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就难以走出危机。美国是最早用***干预来反经济危机的***。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他上台后采取了扩大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信贷、大兴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较快地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几乎与此同时,经济理论界也发生了一场大的变革。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轰动。《通论》是对亚当·斯密以来自由市场主义的更新,也是对当时美国等***进行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论证。他强调要放弃自由市场体制,实行***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史称“凯恩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