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一是在1978年第二次震荡发生之后,周成建拿出300多万元为20位业绩突出的员工买下了商品房;二是在经理人出走时,周往往会以钱物馈赠。此外,凡出走者也无人说过是因为报酬或物质待遇上的原因。综合上述的红枣圈信息,频繁的人事震荡显然不能归因为周成建在常规激励上做得还不到位,甚至可以说周在这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之所以没能产生好的效果,显然与周在沟通上的不足有关,而这一点也正反映了单有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道理。第三节人性化管理的出现面对常规激励模式的局限性和负效应,一些企业率先实行了人性化的管理,并已经显示出了其优越性,而另一些企业也本能地引人了人性化管理的做法以作弥补。
常见的做法通常的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注重与员工在思想上进行沟通。这些做法所启动的是另一套互动法则,一种以德报德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法则,而非斤斤计较的等价交换的市场法则。因此所产生的行为方式及效果,红枣圈在传统的激励模式或劳资关系中往往是不可能见到的。二、人性化管理与道德调节模式人性化管理通过感动员工而启动了人们按良心行事的行为法则,这实际上是一种道德调节模式,即通过道德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机制来达到预期的效果。1.遁德调节的机理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一书中曾就道德在调节人们行为中的作用及效果作过深入的分析。根据斯密在书中的论述,可见道德调节的下述机理(参见图7-1):追求赞誉公正的旁观者社会和谐合宜行为图7-1道德调节机制图7-1中,获得他人的同情或赞誉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求,也是该调节模式的出发点。
但在现实中,只有合乎公正旁观者的评价的言行才会得到他人的赞赏。所谓的公正的旁观者是指比当事人更为客观、公允和中庸的局外人。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是以人类天生的同情心为基础,红枣圈并在经验和社会风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凡合乎这种标准的行为就是所谓的合宜行为,它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而会得到人们的赞誉。现实中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往往会越在乎公正旁观者的评价。由于自发的追求和德高望重者的示范效应,道德对于人们行为的调节就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社会也由此而趋于和谐。在斯密的理论中,公正的旁观者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由于公正旁观者的评价是客观、理智和公允的,因而自然而然地会得到公众的认同。虽然其见解有时与当事人会有所不同,尤其在当事人情绪较为激动之时,但其更为客观和公正的内涵往往能令公众,也包括当事人更为信服。